拥军网

 

 

搜索
拥军网 首页 拥军之窗 时事热点 查看内容

展示豪情 激荡温暖 书写忠诚

收藏 分享 2011-2-11 18:11| 发布者: 洛城飘雪| 查看数: 4579| 评论数: 0|来自: 解放军报

摘要: 2011年的春天,作为中国人民一路追寻梦想、不断发展前进的一个新起点——“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春天,早已成为一个热望之春、激情之春。那么,我们与春节相约而来的双拥晚会,该向人们怎样展现春天……
亮点二  杂技《丛林砺兵》

    惊险激越的艺术攀登

    ■吕益都

    近年来,杂技表演普遍将技术技巧与一定的主题、情景相融合,使高难度的动作附丽于深层的文化内涵,从而彰显作品鲜明的风格特点,使其具有动人心扉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今年双拥晚会的杂技《丛林砺兵》,就是将军旅特色和传统技艺“嫁接”,绽放出的艺术创新之花。

    《丛林砺兵》综合运用了“走软钢丝”“弹板空翻”“高空秋千”“浪桥飞人”等多种杂技技巧手段,并将其与军事题材巧妙融合,生动地描绘了当代军人在丛林中进行多课目军事训练、展开对抗与竞争的场景:为了潜伏并发现目标,他们步履稳健敏捷——“走软钢丝”的运用使人物行走与攀登的动作自然呈现顿挫的节奏;他们翻越重重障碍、在密林间快速穿插——“弹板空翻”的飞跃与翻腾,展现出火热的训练场景;他们在藤蔓间飞越、侦察与瞭望——“高空秋千”与丛林环境密切配合。

    “浪桥飞人”则为作品带来最大的亮色。在激动人心的音乐烘托下,浪桥越摆越高,而舞台中央3根高高的具有弹性的“站人立柱”在左右摇摆。遥遥相对的“飞人”和“站人”必须要同时掌握好飞跃的力度与节奏,控制住恰当的摇摆造型,才能保证“飞人”划出优美的空中弧线,从立柱间飞越而过。这一具有创意的高难度动作,充分发掘与利用了演出器械与舞台空间的特点,从而营造出惊心动魄的视觉震撼。更加具有画龙点睛效果的设计是,在最后一次浪桥摆渡的时候,“飞人”飞越障碍后,一举夺下一面鲜艳的红旗,接着,一幅巨大的红旗从舞台上倾泻而下,将节目推向了高潮。士兵为了胜利夺旗——“红旗”的符号感与“夺旗”的仪式化色彩,鲜明地烘托出当代军人崇尚荣誉、勇夺第一的信念与气概。

    整个作品技术技巧设计环环相扣,高超的动作与精湛的表演为观众带来一次又一次的视觉冲击。而作品最大的成功无疑在于巧妙地设计了当代军事题材的主题,正是这个富于时代性的鲜明主题,使动作技巧的本体喻示了战士们训练的难度,以及在特定丛林环境中训练的特点,营造出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长凌飞翮、气吞万里的作品意境。因此,令人惊心动魄与眼花缭乱的技巧,不再是单纯的炫技,更因主题的旨归与意境的营造,而拥有了富于深意的“美”的内涵,使作品具有了内在的“魂”。

    与一般反映军事题材的杂技作品不同,《丛林砺兵》不是仅仅展示一种或几种“片断”式的“技巧场面”就完成了“军事题材”的艺术演绎,而是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具有悬念、冲突、高潮的“叙事”情节,从而使技巧动作铺设在流畅完整的时间线索上。这样,尽管展示的技巧种类多,但它们都与情节的推进紧密配合、层次分明,并在此基础上凸显了“群像人物”的精神风貌,使审美效果更加丰富饱满而又起伏跌宕。

    在空间环境的营造上,LED等舞美手段将南方丛林的自然风光充分展现了出来。浓密的植物、缠绕的藤蔓、飞流的瀑布等与“剧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舞台上战士们训练活动的场景具有了艺术的“现场感”。在主体表演的“中央区”之外,舞台的“前景区”与“后景区”里更充分调度了演员的表演:全副武装的战士们时而奔跑、掩护、侦察,在“全景长镜”中营造出浓郁的军事行动紧张状态;时而策划谋略、运筹帷幄,在“细节特写”中显示出军事对抗的智慧角逐。他们以舞蹈化的动作配合杂技本体的技术技巧,使整个舞台纵深空间排布得更加层次分明。因此,对舞台空间富于想象力的充分开掘,使舞台整体的“画面构图”获得了立体的支撑与错落有致的表现。军事行动疾如风、徐如林的气势藏于九地、动于九天的“排兵布阵”,都使紧张激烈的“情节”与“情境”显露出“大片”式的恢宏与壮观。


鲜花

握手

路过
1

敬礼

最新评论

本站介绍|拥军网 ( 豫ICP备16003207号 )

GMT+8, 2025-5-7 21:11 , Processed in 0.0312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