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网

 

 

搜索
拥军网 首页 拥军之窗 国防教育 查看内容

聚焦三军演兵场 深度融合:联合训练追求的新目标

收藏 分享 2011-9-26 08:52| 发布者: 洛城飘雪| 查看数: 1282| 评论数: 0|来自: 中国军网

摘要: 泛水装载 本文导读 进入新世纪10年,南京军区某集团军与相关的海空军部队为提高联合作战能力反复探索,却始终难以冲破机械化训练的樊篱。面对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新要求,他们通过反思终于找到突破口:从提高部 ...
 

泛水装载

本文导读

     进入新世纪10年,南京军区某集团军与相关的海空军部队为提高联合作战能力反复探索,却始终难以冲破机械化训练的樊篱。面对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新要求,他们通过反思终于找到突破口:从提高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入手,推进三军部队在联合作战中的“深度融合”。为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超强台风“梅花”袭向华东沿海,就在各方高度戒备、全力防护之时,在此开展联合训练的某集团军和海空军部队却出人意料地决定:把研究性演习改为检验性演习——

    “梅超风”逼出一场精彩的三军联合演习  

    今年“八一”节前夜,华东沿海某野战营地笼罩在风暴到来前的反常宁静之中。

    一场陆海空三军指挥员参加的紧急作战会议在这里连夜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面对突然袭来的超强台风“梅花”,原计划开展的三军联合作战演习怎么办?

    今年7月下旬,南京军区某集团军首长机关率领麾下的机械化铁骑、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部队,会同海军舰艇部队和空军航空兵,按照年度联合训练计划,悄然集结,准备进行实兵演习。然而,“梅超风”却打乱了计划。

    根据气象预报,这场最高风力达13级的超强台风,将有可能在华东沿海登陆,登陆的时间恰巧为演习的预定时间。

    情况危急,时间紧迫。他们似乎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要么推迟演习,要么取消演习。

    就在大家左右为难之际,演习总导演、集团军军长蒋谟祥出人意料地提出:去掉原定的预演环节,把研究性演习临时改为检验性演习,抢在台风到来之前完成。经过讨论,这项充满风险的决定连夜上报军区并获批准。

    经过短暂调整,各参演部队快速组织装载,舰艇迅速进入锚泊地域,空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和其他火力支援部队以最快速度完成作战准备。8月3日凌晨,集团军首长带领精干指挥机构登舰,三军联合演习随即打响。

    在联通海陆空11个师团指挥所的一体化平台高效指挥下,参演三军连续演练了一系列高难作战课题。在没有预先训练和推演的情况下,基于信息系统的联合决策、基于战场态势的精确调控都达到了相当水平。

    似乎受到这场高水平三军联合演习的震慑,原本要来兴风作浪的“梅超风”突然改变路线掉头北上。总结这场被台风逼出来的演习,许多官兵都说:能在如此仓促条件下完成这样复杂的三军联合演习,得益于近年来集团军与海空军部队瞄准深度融合的目标,不断深化联合训练改革。

    进入新世纪10年,他们始终为提高联合作战能力苦苦求索,然而一场场演习却难于冲破机械化条件下训练的樊篱。面对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新要求,他们在反思中找到答案——

    深化联合训练必须从提高体系作战能力突破

    进入新世纪,联合作战成为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基本形态。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能力,也成为三军部队奋力追求的目标。

    10年前,我军第一个两栖机械化师在这个集团军刚刚改制成功,他们就组织了全军首次以两栖机械化师为主角的三军联合演习。在此后的七八年时间里,他们几乎年年都与海空军部队开展联合训练。但让他们感到遗憾和困惑的是,这些训练一直都难以冲破机械化条件下训练的樊篱。

    2009年初,总部将全军联合训练试点任务赋予这个集团军和相关海空军部队,明确要求这次试点要在充分体现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特点方面有所突破。这使集团军党委感到空前的压力。如何实现联合训练从机械化条件向信息化条件的跨越?他们对前几年开展的联合训练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反思:

    尽管演习现场看上去颇为壮观热闹,战车、舰艇、飞机、导弹一齐上阵,但由于没有构建三军一体的指挥信息平台,参演陆海空部队训到一起却难以真正联在一起。最让他们感到尴尬的是,突击上陆兵团指挥所就设在舰艇甲板上,与舰上指挥系统近在咫尺却难以联通。陆军部队只好将各种通讯设备搬上甲板,密密麻麻的天线把狭窄的甲板变成了“私搭乱建”的“棚户区”……

    深刻反思使大家认识到,多年的联合训练之所以难有质的突破,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跳出传统的机械化作战思维。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确立与信息化条件相适应的联合作战和训练新观念。为此,集团军党委组织各级首长机关深入学习研究,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统一了认识。

    ——联合作战是有机融合诸军兵种作战能力的高级形式,加强联合训练就抓住了战斗力生成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带动军事训练整体水平的提高。

    ——提高联合作战能力的核心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其实质是充分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主导作用,运用信息系统把各种作战单元、作战要素、作战系统融合集成为整体作战能力。

    ——深化联合训练必须从提高体系作战能力突破,只有按照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形成规律谋划组织训练,才能尽快使三军联合训练从以往机械化条件下的浅表联合,向依托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转变。

    一场基于信息系统的三军联合作战演习,使徘徊多年的联合训练有了质的飞跃。当人们探究这种飞跃的深层原因时,发现导演这场现代战争精彩活剧的,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

    把打造互联互通的指挥信息系统作为深度融合的基础

    2009年金秋时节,我军首场由战役军团带动战术兵团、真正基于信息系统的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在沿海某地拉开战幕。

    来自总部和全军各大单位的领导和训练专家观摩演习后发现,它的最大亮点在于首次构建了一个以三军信息网络和指挥系统为基础、以一体化平台为核心、以信息传输链为延伸、联通参训三军部队战役战术各层次的指挥信息系统。依托这一指挥信息系统,他们不仅全程组织完成了联合火力打击、联合海上防卫、陆空电子对抗、多方向立体突破等作战行动,还指挥完成了我军首次两栖机械化师远距离多方向高强度立体投送……

    尽管按照高标准来衡量,此次演练他们所构建的这个指挥信息系统还十分初级、很不完善,但它却使参演三军初步实现了作战态势的实时共享、作战力量的整体联动、作战行动的协调一致,与以往联合训练相比有了质的进步。

    这张联通参演三军的“网”,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集团军首长机关面对此前陆海空三军指挥信息系统存在的类型众多、体制庞杂、烟囱林立、互不联通的现实情况,与相关的海空军部队一道精心“编”成的。

    从年初接受试点任务开始,他们就展开一项三军共同“搭台组网工程”。在集团军通信部门的牵头组织下,陆海空部队现时编配使用的8类136种主要指控、通信装备被集中到同一场地。三军部队的指挥和技术干部夜以继日,对各类装备的技术性能、接口、软件等逐一论证分析,先在小场地进行调试整合、现地摆练,再拉到野战地域进行实距联通试验,初步实现了三军互联互通。

    硝烟散尽,鸣金收兵。集团军领导真切地认识到:加快联合训练从机械化条件向信息化条件转变,必须首先从构建以一体化指挥平台为核心、联通三军的指挥信息系统抓起,只要把这项基础工作抓好了,联合训练的深度融合才能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正当信息化条件下联合训练开始迈开脚步,演兵场上的联合训练却突然“偃旗息鼓”,各级首长机关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看似无声无息、却又繁琐复杂的信息系统深度整合中——

    为构建高效能信息化联合作战体系精耕细作

    冬去春来,又到了规划部署新年度工作的时候。当不少人还在为去年那场三军联合演练而津津乐道,想趁热打铁组织更大规模、更有声势的三军联合作战演习时,集团军党委却宣布:2010年暂时不搞大规模联合实兵演习,把工作重点放在深入抓好信息系统组织运用这项基础工作上来。

    这让许多人大为困惑不解。集团军党委道出了藏在这种特殊安排背后的深谋远虑:尽管演习取得了成功,但也暴露出诸多短板和不足:一是一体化指挥平台普及还有缺项,没有在参演的全部军兵种得到应用;二是部分武器装备的信息终端软件还没完成从老体制向平台体制的升级;三是个别兵种的指挥链路还没有彻底打通;四是“有硬件无软件、有软件缺数据、有数据难共享”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些深层问题不解决,联合训练的深度融合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也难以向更高水平发展。暂时少搞一两场演习,沉下心来集中精力解决这些问题,恰恰是为推动联合训练的更大突破积蓄能量。

    为此,集团军党委在一年中先后6次召集军师旅团四级领导机关集中研究,并组织军内外专家学者、海空军部队指挥员、参谋和专业技术人员献计献策,使这项工作真正做到了精耕细作。

    ——与海空军部队共同精确列出三军“指挥系统装备配置”“指挥终端席位分配”“平台构建部署”清单,拟制了6个信息基础网的组织图和包括“通讯信道资源、网址资源、频谱资源”在内的3类信息资源分配表,优化设计了包括态势信息、指令信息、报告信息、协同信息在内的4类信息流程图。

    ——深入完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申请补充了一批兵种指挥信息系统和主战装备的信息终端模块,完成了多个营套的装甲装备战术指控软件的升级,基本打通了从指控系统到武器平台的信息链路,在所有团以上单位建立了数据中心和数据工作站,采集了12万余条作战训练数据。

    ——组织三军联合指挥信息系统的联通联试和支撑能力测评。通过在不同地形条件、不同电磁环境、不同作战背景下,逐级进行组网链接和功能测试,形成了25份试验论证报告。

    “定在席位练技能、定在岗位练应用”,集团军党委围绕联合作战知识学习,指挥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精准操作、精熟使用、精确保障等内容组织的一系列高强度集训,催促官兵能力升级——

    培育适应深度融合要求的联合作战人才方阵

    去年5月,一次多年少见的高强度集训在某机械化步兵团举行。这个集团军以连队化管理的方式,接连组织两期团以上首长机关指挥信息系统集训。规定单位主官必须参加,每期10天,每天学习达14小时,期间还要组织10次考核。考核不过关的必须补考,补考不合格的要调整岗位、暂缓提职晋级。

    集团军政委王平亲自坐镇督学督考。这一逼,把许多领导和机关干部逼得“着急上火嘴起泡”,也逼出了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知识和技能的紧迫感。

    在开展联合训练的实践中,集团军党委愈发强烈地感到人才的重要:信息系统集成改造升级需要既懂军事又懂技术的复合人才,运用先进的指挥平台需要高素质的联合指挥和参谋人才,保证信息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需要专业保障人才。为此,他们专门研究制订了《联合作战训练人才培养实施办法》,推出9个专项计划,并组织了一系列高密度、超强度的学习培训。

    ——以集中分期办班的形式,先后组织三军部队的51个团以上单位首长机关4000余人次,学习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理论和一体化指挥平台运用、三军协同电台操作、军种地图识别、航空照片判读等40余项联合作战基础知识。

    ——以机关组训、部队跟训的形式,为三军部队培养了1200余名联合参谋、信息化专业技术、数据网络规划、一体化平台管理人才。

    ——通过定在席位练技能、定在岗位练应用的办法,为各级指挥机关培养了近千名指挥信息化系统的操作人员,基本做到了对现有信息系统的全席位操作、全要素链接和全功能运用。

    同时,他们还通过与军内外高校联合办班、与海空军部队交叉代职、互派教员研讨交流、在大型演训活动中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加快人才培养。

    这些超常举措虽然实施时间不长,但效果已经显现。据统计,目前,这个集团军师旅团班子成员和参谋100%能够胜任联合指挥信息系统席位作业要求。

    高水平的联合作战能力不能仅靠一两场实兵演练来获得,必须遵循体系作战能力形成的规律,把联合基础、联合专项、联合指挥和联合实兵演习步步抓实——

    着眼全过程创新联训模式促进深度融合

    离一年一度的联合实兵演习时间尚早,与联合作战相关的专项训练科目却已在三军练兵场展开。

    ——海军某登陆舰支队锚泊训练海域,一个陆军两栖机械化营的铁骑如约而来,与登陆舰成双配对开展装载、卸载、航渡、泛水协同训练……

    ——空军航空兵某机场,陆军某地空导弹团不请自来,各型雷达、导弹精心布阵,和空中战机斗智斗勇,展开博弈……

    ——陆军某野战情报侦察中心。携带各种信息化装备的侦察小组与无人侦察机、武装侦察直升机在中心的指挥下展开现地侦察训练,远在数百里之外的空军侦察机和海军观通系统也及时加入组网训练……

    在深化联合训练的实践中,这个集团军领导和机关逐步认识到,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能力的生成和提高,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不能简单地靠一两场实兵演习来实现,必须遵循体系作战能力形成的规律,从抓好各军兵种作战单元合成、作战要素集成的基础做起,全过程规划组织部队的联合训练。

    为此,他们尝试把联合训练划分为联合基础、联合专项、联合指挥和联合实兵演习4个阶段。联合基础训练重在达成三军知识共同认知、基本技能互通,联合专项训练重在解决军兵种战术、技术融合和兵力、火力协同配合,联合指挥训练重在促进联合指挥程序规范、指挥决策科学、随机协调顺畅,实兵演习重在实现联合作战能力的整体跃升,从而使各军兵种训练从基础阶段开始就向联合聚焦,使联合贯穿于各军兵种训练的全过程。

    以联合专项训练为例,他们根据联合作战中的主要作战行动设计了联合侦察情报协同、联合装(卸)载和航渡输送、联合火力打击、陆空攻防对抗等16个训练课目,采取“主战军种组训、相同任务编组、互为条件联训”的方法,将各军兵种、作战要素编组在一起精推细训、反复磨合,较好地解决了数十个联合作战重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了16项《联合作战行动协同规则》。

    电子对抗团与装甲师捉对厮杀,陆军航空兵首次担当立体突防主角……以往在联合训练中跑龙套、当配角、作点缀的“小兵种”,如今频频成为联合指挥员使出的“杀手锏”——

    让新型作战力量在联合作战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场十分“怪异”的对抗:一方是拥有坚车利炮、火力强大的现代化装甲师,另一方则是只拥有一些外形奇特神秘车辆的电子对抗团。

    从今年4月开始,这两支看似极不对称的力量时而在皖东丘陵,时而在太湖之滨,时而在黄海岸滩,辗转腾挪,各施神通,连续博弈了数月之久……

    为什么要安排这样奇怪的对抗?原来,这是集团军党委为了让新型作战力量更好地融入三军联合作战体系而下的一招“妙棋”。

    去年,南京军区首长在集团军部队调研时指出,电磁领域的对抗是夺取战场制信息权的关键,要加强对电子对抗这一新型作战力量在联合作战中的运用问题研究。军区首长的指示使集团军领导意识到,要把用好新型作战力量作为提高三军联合作战能力新的增长点。于是,他们精心设计了这场特殊对抗,意在准确摸清电子对抗部队在联合作战中作战效能和运用规律,同时提升部队角逐电磁战场的攻防能力。

    两个对手在长达数月时间里,在不同地形、不同天候、不同编成规模和不同作战背景下,反复进行了电子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遮断与反遮断、欺骗与反欺骗等多种形式的试验性对抗演练,采集了各类作战试验数据26万余条,形成了数百页的作战效能试验报告,为在联合作战中使用电子对抗力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就在这边杀得难解难分之时,集团军另一支新型作战力量的运用试验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一段时间内,这个集团军所属陆航团的数十架战鹰频繁出击,仿佛成了联合作战中的“变形金刚”:他们忽而编队千里奔袭进行导弹火箭实弹射击,忽而升空引导炮兵进行火力打击,忽而与特种兵配合进行伞降作战训练,忽而与海军舰艇进行联合火力打击和联合搜救训练,忽而又多机种大机群搭载进攻部队担当立体突防作战主角……

    通过这些频繁的试验演练,这个集团军对新型作战力量在联合作战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战法创新也不断深化。

    (本版照片由金华建摄) 


鲜花

握手

路过

敬礼

本站介绍|拥军网 ( 豫ICP备16003207号 )

GMT+8, 2024-5-2 21:42 , Processed in 0.0156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